记者 梁向红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5月10日,石墙镇桥塘小学校操场上,全体学生正在认真地做古诗韵律操。
2015年,石墙镇桥塘小学校被评为重庆市诗教名校,去年3月,学校经重庆市诗词学会推荐申报“中华诗词名校”。5月10日,重庆市诗教协会到校参观指导。
诗词融入校园文化
走进桥塘小学可以看见,学校操场四周打造了诗词长廊,教室外墙、走廊和柱栏上随处可见诗词,教室内制作了展示孩子们诗词的作品墙和黑板报。
为了给学生营造学习诗词的氛围,学校在校园围墙上设置了诗词长廊,定期更换内容。教学楼走廊也用诗配画进行装饰,各班级图书角均有一定数量的古诗词书籍,学校黑板报开辟“每周一诗”专栏。同时,学校将校园诗教融入到学生一日生活中。清晨,《校园之声》播放古诗词吟诵,橱窗里有诗词欣赏,校报上也登载许多有益的诗词赏析、学生的诗作,加强了同学间的学习交流。
学校充分利用每一块育人领域、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项公益活动,让校园充分诗化起来,让学生有意无意之间接触和感受到中华诗词的浸润。
培养学生诗词兴趣
每周,学校都开设一节经典诵读课,1~2年级学生以朗读经典诗词为主,3~6年级学生在朗读的同时,还要学习领会诗词意思,带着感情诵读并背诵诗词。同时,每周一节书法课,通过写字练诗,增强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并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充分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此外,学校还创新方法,自配音乐、自朗诵、自编动作录制了一套《古诗韵律操》。选取《春晓》《春夜喜雨》《咏柳》等耳熟能详的诗词作为歌词,结合诗词的情感融入音乐,前半部分加入欢快的音乐,后半部分加入舒缓的音乐。韵律操的动作时快时慢,与音乐和诗词的感情色彩相结合。通过音乐和体操,增强孩子们对诗词的熟悉度,让孩子们熟读成诵,喜欢上学习诗词。
诗词与德育相结合
学校教导副主任陈仕德介绍,学校将诗词教学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教育相结合,组织诗词爱好者、骨干教师编写了《小学生诗教读本》,收集本地儿歌、童谣、山歌、谚语和本地有影响的诗人作品编写成《鱼泉河之声》,打造了“桥文化”特色校园,成立《桥之韵》文学社,给教师和学生搭建作品发表、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诗词的学习,还加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让学生从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润泽下健康成长。
“我们在教学古诗词时,会深入分析古诗词的意境,并与实际学习生活相结合,从而与德育相结合。”该校五年级教师杨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