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七日,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电子编程。记者 卢越 摄
本报记者 匡丽娜 陈薪颖
在今年中央文明委公布的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中,重庆有9所学校上榜,重庆南岸珊瑚实验小学便是其中之一。珊瑚小学在创建文明校园过程中有哪些独特的做法?对广大师生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日前,重庆日报记者走进南岸珊瑚实验小学一探究竟。
一个“亲”字的学问
走进南岸珊瑚实验小学,教学楼底楼有一间始终敞开大门的教室,里面摆放着一架黑色的钢琴。
关于这台钢琴还有一个故事。
12年前,珊瑚小学花8万元购置了这架钢琴作为孩子们的“大玩具”,对于这架昂贵的钢琴是否上锁,老师们之间有争议。最后,学校决定,钢琴不上锁,让孩子们自主管理。
如今,12年过去了,在孩子们的悉心管理下,尽管钢琴偶尔出过一些小毛病,但音色完好,每天课余,时不时会有孩子在上面演奏一段悦耳的琴声。
“这让孩子们学会信任。”珊瑚小学校长谭劲说,建设文明校园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文明的点滴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之中,“我们学校的切入点就是‘亲亲教育’。”
据了解,珊瑚小学建校之初便提出了“亲于做人、善于学习、敢于创造、趣于生活”的育人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了“亲亲校园”“亲亲课程”“亲亲课堂”“亲亲德育”“亲亲团队”的教育体系,通过潜移默化让文明“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
班上的学生每天都过“节”
“刚进校的孩子容易起摩擦,喜欢告状。于是我们想到了用主题日来培养孩子们讲文明懂礼貌,团结友爱的好习惯。”一年级10班的班主任刘玲说,在她班上,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固定的“班级节日”——周一是新闻播报日、周二是玩具日、周三是悄悄话日、周四是无批评告状日、周五是集体课外活动日,在不同的主题日里,开展不同的活动,逐步引导孩子学会分享,懂得自律宽容和团队协作精神。
“这是教师打造的亲亲课堂文化。”谭劲介绍,亲亲课堂着力德智并举,用“以爱育爱,以思启思,以行促行”的方式,践行“珊瑚最红,孩子最亲”的办学理念,促进师生的文明共生。
蹲下身倾听孩子的想法
有人曾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珊瑚小学,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在一次全球头脑创新思维大赛(简称di大赛)队员选拔中,珊瑚小学一个落选的四年级小男孩找到教师张妍,希望张妍能再给他一次机会。小男孩的表演实在差强人意,但得知小男孩喜欢写作,张妍便鼓励他独立创作di大赛剧本。一个月后,珊瑚小学带着小男孩写的剧本《棉花人与玻璃人》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全球di大赛,取得了全球赛中心挑战第三名、中国第一名的佳绩。
“以爱育爱,育心育德是我们亲亲教育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张妍说。
据了解,经过多年来持续的校园文明建设,珊瑚实验小学先后获得“重庆市人文校园示范学校”“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重庆市精神文明单位标兵”“重庆最美校园”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