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课程改革实验区 > 广州南沙实验区 > 课改动态

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网-亚博188网站

来源:广州南沙实验区    发布时间:2021-04-07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工作室成员更好地把握统编教材的理念和内容,切实提升工作室成员使用统编教材的能力和水平,南沙区名教师汪文龙工作室成员--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南沙实验学校周晓娜老师、广州市南沙第一中学邹寅斐老师参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在重庆市南岸区南坪中学召开的“如何用教材教与学”研究项目高中实验校工作启动会。


自2019年9月起,统编三科教材在6省试点使用,2020年9月,新增15省使用统编三科教材,为帮助学科教师理解教材的理念和特点,把握课程实施的要求,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增强立德树人本领,更好地承担铸魂育人、启智增慧、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2021年3月25-27日,“如何用教材教与学”项目研究高中实验校工作启动会正式启动。活动现场共有来自全国实验区实验校项目组核心成员100余位教师参加培训。重庆市南岸区教育工委书记、教委主任龙晓梅、重庆市南坪中学校长刘平兴、课程中心副主任、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莫景祺、课程教材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艳芳、课程教材中心教材处处长孟宇出席此次启动会。

 

    培训共分为上下午两场,上午场分别由龙晓梅主任、刘平兴校长、莫景祺副所长作领导致辞、王艳芳研究员就项目整体情况作介绍、重庆市第十一中学邹捷老师做课例展示三环节组成。


王艳芳研究员从项目背景、项目定位、项目目标、研究思路和项目实施五个方面为老师们详细地解读了“如何用教材教与学”的主旨精神及实施要求,并希望各位老师在使用教材时时刻牢记育人目标,以课例形式呈现教材使用经验、从教材本身走向教学走向育人、以示范课形式呈现对教材的理解,以二次说课的方式思考如何优化教材使用。


邹捷老师以《铸牢中华共同体意识》为题讲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她基于讲好中国故事的理念,以南坪中学援藏邹教师为代表讲述了重庆援藏的“一群人”,并以“一群人中的一个人”、“一群人走过的一段路”、“一群人即将实现的一个梦”,创设生活情境,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生成知识。


下午场分别由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赵丹老师、北京市中关村中学朱军老师进行课例展示和专家讲解与互动两个环节组成。


首先,赵丹老师从让学生聆听《我爱你中国》导入,开展“甘孜旅游推介会”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通过反驳西方不实言论进行思辨,让学生用不同民族语言诉说“我爱你中国”来展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课,课堂气氛活跃,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接着,朱军老师创设真实情境,以学生日常接触的“塑胶跑道”入手,展示2016年北京二小白云分校“塑胶跑道”事件,让学生分组扮演家长和教委,在质疑与回应中生成知识点,为大家呈现了一节活动型的《法治政府》。

 

最后,广东省思想政治教研员、正高级陈式华教师与三位课例展示老师进行交流对话。陈老师指出,三节课充分展现教师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导入基于真实情境,活动设计有价值。同时,他也指出,思政课教师要担当铸魂育人的使命,上好思政课,要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在课堂中关注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还要关注学生与社会、学生的今天和明天的对话,活动要体现有效性、真实性和生成性,最后,陈老师还建议老师们说课要先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这是教师对教材的初步理解,也有利于教师上好思政课。


    根据专家们第一天下午的点评建议,活动第二日,两位进行了展示授课的教师进行了二次说课。新的说课均将教学目标提至说课环节首位,突出目标对课堂的引领,还将教学环节进行了优化调整,更加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说课完毕后,会议开始专家点评与互动环节。专家们鼓励与会教师要不断思考如何与教材对话、如何与教学对话,以及如何与自己的成长对话。此外,一个优秀的教师还是自己干出来的,要勇于实践、善于反思、勤于总结和敢于创新。专家点评后,会议还增设了教师提问环节,对几位教师提出的“常态课如何实现新课标要求”、“常态课如何落实活动型课堂”等问题,专家们一一耐心细致释疑解答。


本次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组织的“如何用教材教与学”研究项目高中实验学校工作启动会,让与会教师们在展示课和示范课的观摩学习中深度思考在实践教学中应如何使用教材。对教材,要向内看,把握教材内容,也要向外看,建立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用学生生活教学;对教材,要向上看,看是否完成课标要求,也要向下看,看是否完成了育人目标,学生学会了什么;对教材,要向高处看,统编教材就是铸魂工程,还要向实看,能否实现设定的教学目标。我们既要更新教材观,也要更新教学观,教学要将学生阶段型目标和成长型目标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科教学铸魂育人、启智增慧的作用。


启动会让与会教师们见证了专家引领帮助下更好地使用教材、改进教学。相信工作室成员在会上收获的点滴教学心得必将运用到自己的实验校教学中,以点带面,推动学科教学的全面成长!

 

附:工作室成员学习心得体会

 

思政课堂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南沙实验学校 周晓娜

 

作为一名刚踏上讲台的教师,我一直都在思考,我在大学中所学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为什么在教学实践中难以执行,通过这一次的启动会,我想我有了一定的启发。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始终是理论层面的,在实际的教学中课堂不仅仅存在教师,更重要的是面临学生群体,对学情的分析不足、教学设计的不完善等等都是我们难以迈开步子的原因。事实上,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许多老师都“不敢”去做的,甚至连学生和家长都认为知识来自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讲、课后不断地练。基于此,我总结了启动会上所记录的相关要点,从以下几点简单谈谈我对思政课堂让学生“动”起来的相关措施。

一、认真研读文件与教材。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理念指导下,高中思政教师要明确,为什么小学、初中学过的知识,高中统编教材又再次出现了?实际上高中思政教师更要脱离“教教材”的束缚,认真研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新课标、新教材,用自己的理解和他人的经验来凝练教材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提炼大概念。比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小学课本有,初中的课本也有,通过研读高中统编教材会发现,高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落脚点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高一学生在小学、初中没有学习到的,也是学生的“生长点”,教师从学生的“生长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中学生遇到自己的“生长点”,自然而然愿意“动”起来。

二、基于真实情境组织教学。随着身体发育和生活经验的拓展,学生对社会的现象充满好奇,甚至会尝试用所学的知识来看待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再虚设情境,采用“小明”、“小红”这些自己虚构的人物(化名除外)。在教学中,要选用真实、劣构的情境,比如图片、文本、视频等,在不完整的情境中产生困惑、进行思考。由于劣构,也可能产生思辨,这样学生愿意参与课堂,一起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真正做到学有所得。

三、明确议题教学这一抓手。我在教学实践中也尝试开展议题式教学,但是常常觉得情境线、任务线、活动线尤其活动设置的不完美,学生参与了讨论,却没有得到什么。议题活动要开展得有效,教师要精细到活动时间、活动任务、展示分配。比如活动时间,要基于本班学情,考虑某个活动给予多少时间进行讨论,而不是泛泛三、五分钟讨论;活动任务要清晰,比如解决哪些问题,要有什么成果;展示分配是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在活动安排时不告诉学生谁来展示,采用“点将法”,因为这种不确定性,学生在讨论时就会更加认真,避免流于形式,展示的方法也可以多样,让学生上台讲、在黑板上做记录、给学生的成果拍照等等,都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培养有创造性、主动性的学生,使得学科核心素养有效落地,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更需要教师下苦功夫。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更多知识,是我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要求,也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能一步一个脚印见证自己的成长。

 

撰稿:周晓娜、邹寅斐

复核:汪文龙


网站地图